第八百五十二章 形形色色的辽国遗臣
第八百五十二章 形形色色的辽国遗臣 (第2/2页)皇帝陛下不表态,支持接收平州与反对接收平州的大臣们争执不下,到得最后,这个僵局却被康延殿学士、提举太一宫赵敏修打破了。
赵敏修也是辽国遗臣,只是早一步投靠了大宋。他原名李处能,是原辽国宰相李俨之子。
李处能是辽国外放官员,在觉华岛为官时被当时掌权的萧太后召唤回燕京。当他走到平州地界时,却得知金军已经占了燕京,被迫逃往宋朝。
李处能辗转到达东京汴梁城后,宋徽宗对其颇为重视,先是赐他皇族姓氏,改名赵敏修,后又赐给他宅第官职,赵敏修于是留在了东京汴梁城。
赵敏修能够在亡国之后跑到大宋京师,并混得风生水起,也是托他父亲李俨之福。
李俨曾经出使大宋,与宋朝官员交往密切,在东京汴梁城里颇有人缘。特别是他二十多年前与蔡京交好之事,在大宋士林传为美谈,也为今日儿子投靠大宋铺平了道路。
太师蔡京年轻时是进士出身,满腹经纶,才思敏捷。
宋哲宗绍圣年间,蔡京以翰林学士身份,出面接待辽国使臣李俨,留住颇久。李俨也是才华横溢,精通诗词,与蔡京一见如故,成为了好友。
一日,蔡京在府上宴请李俨。李俨看到侍从端上来新鲜的杏子,诗性大发,指盘中杏子吟道:“来未花开,如今多幸(杏)!”
蔡京一听,随手拿起另一个盘子中的梨子对曰:“去虽叶落,未可轻离(梨)。”
蔡京以梨对杏,十分工巧,又以谐音表达了对客人李俨的挽留之意,更加绝妙。
二人的妙对一时间在东京汴梁城里传为佳话。
正因为父亲在大宋有太师蔡京这样的老友,所以赵敏修在辽国灭亡后立即毫不犹豫地逃到东京汴梁城,投奔了蔡京等人。在太师蔡京等人的帮助下,赵敏修很快就在大宋京师里立稳了脚跟。
赵敏修继承了家父结交朋友的天赋,很快就与宰相王黼、少保蔡攸建立了很好的私交,经常在王、蔡府上走动。
因为赵敏修在逃亡过程中,曾在平州滞留过一段时日,王黼、蔡攸二人便向赵敏修询问平州的情况。
赵敏修认为平州非常重要,非收复不可。王黼、蔡攸二人又把他的这个意见转述给了宋徽宗。
最终,宋徽宗对于收复平州的渴望战胜了对金国的恐惧,决定撕毁与金国的盟约,纳降平州。
于是,宋徽宗下旨命燕山府安抚使王安中、坐镇雄州宣抚司的中山安抚使詹度等人配合平州张觉安抚燕地百姓,并选拔当地士大夫中可用之人管理地方,又免了燕山府等地三年赋税。
同时,宋徽宗下旨命燕山府安抚使王安中派人奔赴平州,告知张觉宋朝愿意接纳他,希望他能够夹击占据蓟州和景州的萧干,为大宋建功立业。
张觉与大宋和萧干都有秘密联系,他得到大宋的答复后,没有听命去攻击萧干,而是倚仗着有大宋这个靠山,亲自帯着五万兵马向东越过榆关,屯驻在润州近郊,想攻取辽国灭亡时新降金国的迁、来、润、隰四州。
整个燕云大地,有战火蔓延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