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课题被拒绝(5/10)
第一百七十二章课题被拒绝(5/10) (第2/2页)‘昆仑发动机’早在1984年就进行立项,定位是中等推力级的军用涡喷发动机,该发动机经过几百项严格的地面考核试验和空中考核试飞后,于2002年7月被正式批准设计定型。它的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俄、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国家。
‘昆仑发动机’的研制单位是华夏一航奉天发动机设计所,研制周期长达18年,然后试飞时间长达8年,直至如今才真正投入使用。它的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从只能测绘仿制、改进改型跨入了自行研制的新阶段,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不能自行研制航空发动机的历史,也标志着我国航空发动机设计翻开了自主发展新的一页。
‘昆仑发动机’的推重比为7:1,最大外径882毫米,总长4635毫米,燃气发生器大修间隔时间不少于6000小时,动力涡轮大修间隔时间为20000小时,动力涡轮总寿命为100000小时,燃气发生器总寿命为40000小时。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昆仑发动机’立项于1984年,对准的是二代半战斗机,它一成功实际上已经落后了,现在都是换装在歼7、歼8飞机。
‘昆仑发动机’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它的出现只是代表我国可以自主研制航空发动机,但是依然无法改变我国的航空发动机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太行发动机’,这些年不断出大新闻,鼓舞人心。‘太行发动机’于1978年预研,1987年立项,2005年底才完成设计定型审查考核,历时27年。其由华夏航空研究院606所研制,是国产第三代大型军用航空涡轮风扇发动机。太行,号称‘天下脊梁’。华夏第一台大推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取名太行,其意义不言自明。
虽然说最新的WS-10‘太行’发动机配装在国产歼11B重型战斗机顺利完成定型审查,标志着我国从第二代发动机到第三代发动机的跨越,但是一个问题始终无法忽视,那就是‘太行发动机’依旧存在着大量的缺点,定型至今,发动机的质量仍然不稳定,到目前都处于排故阶段。
如果给现在的‘太行发动机’一个评价,就是‘太行发动机’勉强能用的夯货,还不足以与国际先进航空发动机相提并论。
虽然自己的课题报告被拒绝了,但是秦元清并不沮丧,毕竟没有上级的研发经费,他自己也可以搞,他并不像其他科学家没有科研经费就没辙。
秦元清每天沉浸于图书馆中,查看着航空发动机相应领域的书籍,充实着自己的知识储备。
每个领域,其实都有很大的差距。
比如汽车发动机和航空发动机,说起来都是发动机,但是两者的技术含量是天差地别,完全没有可比性。
随着了解越来越多,秦元清就有些明白了,为何航空发动机难度这么大,因为这涉及到两大方面,一方面就是基础材料,一方面就是设计。
基础材料,这简直是华夏的薄弱点,因为国家以前没钱,在基础研究投入并不够。而基础材料研究,往往是对可能的元素配比和制造过程进行详细的理论论证,再去消耗材料进行研究,不断的试错,然后最终一步步靠近合理区间,整个基础材料研发,是非常耗钱的,所消耗的金钱是非常恐怖的。
特别是对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燃烧室等等,对于基础材料都是非常的重视,有时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而一旦错了,造成的损失又非常的大。
所以说,在华夏,除了国家队现在会搞这些基础研究,民营企业根本没有一家敢于进入,因为一进入就爬不出起来,破产是可以预见的事。
什么民营企业多牛逼多牛逼,让他搞基础科研试看看!那种拿着国家红利赚钱手指着国家骂的人,都是没有良心的。
任何一项先进技术的突破,都是国家付出很大代价,形成了沉没成本,然后企业经营赚了红利。
而第二大方面设计,那也是一个大问题,华夏的起步还是太晚了,再这可些需要氪金方面,前期没有氪金,所以现在相当于补功课,这补功课可不是那么好补,连老师基础都不扎实,教出来的学生基础能扎实才怪。
所以以前仿制,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知道其中原理,所以经常是虽然仿制的一模一样,但是实际上性能偏偏出现很大偏差,而问题出现在哪里,又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