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点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零点看书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二百三十章 承压测试?论文和报告,保罗菲尔:湮灭理论是虚假的骗局!

第二百三十章 承压测试?论文和报告,保罗菲尔:湮灭理论是虚假的骗局!

第二百三十章 承压测试?论文和报告,保罗菲尔:湮灭理论是虚假的骗局! (第1/2页)

当天晚间的黄金时间,国内最受关注的新闻频道,针对王浩的研究给出了一段简短的报道。
  
  “西海大学的王浩教授根据杨-米尔斯方程,推导出特定能量区间的异常,欧洲核子ATLAS实验组证实了他的研究。
  
  王浩教授的最新研究,可能会发展出新的物理理论,推动人类对于微观物理的近一步研究和发展……”
  
  简单的一句话报道,放在黄金时段的新闻栏目中,就已经相当了不起了。
  
  王浩登上过几次黄金时段新闻报道,其中有两次都是超过三分钟的报道,包括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以及去年获得国际上的菲尔兹奖。
  
  这两项是值得大肆报道的。
  
  哥德巴赫猜想在国内的影响力比较大,小学教科书上都有相关的介绍,完成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肯定是要大肆宣传的。
  
  王浩获得菲尔兹奖就更要宣传了,他成为了国内第一个获得菲尔兹奖的学者。
  
  现在的报道还是相对比较保守的。
  
  这主要是因为研究还没有公开,就只是网络上发表了内容,似乎是做了一个‘计算预言“性质的研究,接下来就被欧洲核子组织的实验证实了。
  
  黄金时段的新闻报道还是要谨慎的,做出报道也主要是因为国际影响力巨大。
  
  欧洲核子组织的新实验影响力本来就很大。
  
  他们的实验认为最大的成果是找到了更多的希格斯玻色子信号,就能够以此对于希格斯玻色子的衰变进行研究,却完全没有想到实验的一个小发现,竟然证实了王浩发布在网络上的研究。
  
  这个事情听起来就很有意思,深入思考则让人对于王浩的研究非常期待。
  
  之前还没有出现能够对于粒子对撞实验结果的预测性研究。
  
  哪怕七十年前就已经有了希格斯理论,但做出再多的理论研究也无法预测希格斯粒子究竟会出现哪一个能量区间。
  
  王浩的研究则不同,他直接计算出了能量区间。
  
  很多人以此就判断他的研究是正确,好多人都等待着他的论文以及研究成果报告。
  
  国内对此也非常关注。
  
  在量子物理方面的研究来说,国内是相对落后的,甚至比其他领域落后的更多,这个领域九成九以上的成果,都来自国外科学家以及实验组。
  
  国内是近三十年来才开始了研究,大部分凭借的都是正负电子对撞机,但也只是在实验方面取得了进展,而理论研究根本没有丝毫进展,甚至连参与都没有。
  
  现在王浩依靠计算提前预测粒子对撞实验的结果,就说明肯定在理论研究上有突破,可以说已经超过了国内的所有量子物理领域的理论学者。
  
  这听起来有些悲哀,但却是事实。
  
  好多相关领域的人士,重新关注起了粒子物理相关的研究。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一直讨论个不停,也产生了很多的争议,因为粒子物理相关的研究,实验方面需要的投入非常巨大。
  
  建造新型粒子对撞机的项目走走停停,讨论了十几年都没有确定的结果。
  
  这是个最高达到千亿投资的超大型项目。
  
  国内新型粒子对撞机项目,已经确定好了建造的地点,甚至针对项目已经进行了趋于完善的论证,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可以开始建造工作。
  
  但因为项目投入非常巨大,反对的声音持续不停。
  
  科研大型项目就是这样的。
  
  因为每一年国家拨付给科研领域的经费是有限的,某一个项目拿到了大量的经费,其他领域的经费肯定会受到影响。
  
  如果一个粒子对撞机项目拿走了几百亿的经费,好多其他领域项目申请都不会通过。
  
  这是项目有很多反对声音的原因之一。
  
  另外,有一些顶级的学者(本章未完!)
  
  第二百三十章承压测试?论文和报告,保罗菲尔:湮灭理论是虚假的骗局!
  
  认为,国内没有足够的物理学家参与项目,粒子对撞机建造出来,也等于是给国外做嫁衣。
  
  这也是事实。
  
  国内从事量子物理研究的学者数量很少,几乎都集中在几个专业的研究机构,而从事理论物理研究的就更加稀少了,都可以说是凤毛棱角。
  
  不管是任何一种物理理论,国内都很难找到从事专业研究的年轻学者。
  
  这些都是粒子对撞机项目出现很多反对声的原因。
  
  当然也有支持者。
  
  比如,胡厚荣院士。
  
  作为科学院的物理院士,高能所的院士之一,胡厚荣是超大型粒子对撞机项目的主要发起和支持者。
  
  他一直呼吁要建造世界最大型的粒子对撞机,以新型的粒子对撞机为中心,来发展研究量子物理,近而慢慢赶超国际的研究。
  
  胡厚荣为此不断的奔走,自然也就找到了王浩的头上。
  
  胡厚荣注意到了王浩的研究,让国际物理界震动的研究,影响力自然是很大的,他给王浩发了邮件,邀请王浩进行线上交流。
  
  王浩看到了邮件就联系了胡厚荣,约定时间和对方进行线上通话。
  
  链接,接通。
  
  胡厚荣满心笑容的恭喜了王浩最新的研究,然后就和王浩说起了粒子物理研究的重要性,“我们国家也应该要支持这方面的研究。”
  
  “研究最底层的物理,是基础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在这方面很落后,阮晖组了个团队,勉强凑出了二十几个人……”
  
  他说着苦笑摇头,“王教授,你应该支持粒子对撞项目吧?“
  
  在胡厚荣想来,王浩根本没有不支持的理由。
  
  王浩做的研究就是粒子物理的内容,而且他的研究还能够得到实验验证,显然不是类似于弦理论的纯理论物理。
  
  他的研究是需要大型实验来验证的,自然会支持粒子对撞机项目。
  
  如果国内拥有世界上最大型的粒子对撞机,以后有什么相关的研究都可以进行实验验证。
  
  王浩有些莫名其妙的回道,“胡院士,你这个问题太突然了,我没有考虑过。”
  
  “哦?很突然吗?“胡厚荣有些意外。
  
  王浩摇头道,“我从来没考虑过。我的这个研究只是临时起意,是邱成文教授建议我研究杨-米尔斯方程,所以我结合自己原来的理论就研究了一下。”
  
  “说句实话,欧洲那边验证我的研究,我自己都感到意外。”
  
  “粒子对撞机项目和我应该没什么关系,我并不做这方面的研究。”
  
  胡厚荣听的扯了扯嘴角,一时间都不知道该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对方说自己不是专业从事这方面研究,也只是听从建议,研究了一下杨-米尔斯方程,然后就有了震动国际的大成果?
  
  这也太打击人了!
  
  胡厚荣倒是没有反驳或质问,因为他知道王浩说的很可能是事实。
  
  王浩的主要研究都是数学内容,包括哥德巴赫猜想,包括NS方程,即便牵扯到物理,也是超导的机制研究,和粒子物理似乎关系都不大。
  
  这次的研究很可能就是临时起意,对于杨-米尔斯方程进行了思考……
  
  然后,成果就有了!
  
  胡厚荣继续想着还是感觉很郁闷,他代入的想了想,如果自己有王浩的天才程度,确实不用考虑什么粒子对撞机项目。
  
  实验?
  
  根本不需要!
  
  做一下数学计算,稍稍研究下理论,一个站在高处的理论物理学家,提前能预测出实验结果了,为什么还要“费心费力“的去做实验呢?
  
  有一大群实验物理学家,会倒贴经费争着抢着帮忙做实验验证啊!
  
  “唉~~”
  
  胡厚荣最后还是叹了口气,“王教授,(本章未完!)
  
  第二百三十章承压测试?论文和报告,保罗菲尔:湮灭理论是虚假的骗局!
  
  你有什么实验方面的需求,可以和我们高能所说,我们的正负电子对撞机还能用,你也知道谱仪探测项目,至于粒子对撞机项目……”
  
  “咱们线上就不谈了,我们下个月陵城见。”
  
  ……
  
  王浩和胡厚荣通话以后,倒是觉得对方人还很不错。
  
  其实粒子对撞机项目,具体支持还是不支持,个人角度不同,看法也是不一样的。
  
  站在一个量子物理专家的角度,基本都是持有支持态度的,尤其是那些专门做实验研究的,像是高能所的学者们,他们怎么可能反对大型的粒子物理实验项目呢?
  
  这就好像是做普通的实验研究,有更好的实验工具、实验环境,对于研究成果,甚至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实验物理学家们,连个实验室都没有,还让他们怎么做实验呢?
  
  站在国家角度上来讲,那就是官员考虑投入“值不值得“的决策问题了。
  
  王浩还是摇摇头。
  
  这种超大型项目的问题,他已经有了参与决策的资格,也知道自己的意见很重要。
  
  他还是不想发表看法。
  
  作为一个纯粹的学者,他还是喜欢投入到研究中,而不是去思考和自己几乎无关的内容。
  
  现在直接相关的就是新的理论研究。
  
  就像是黄金时段的新闻报道所说,他的研究很可能开启一个新的理论。
  
  这就是湮灭理论。
  
  王浩一直希望能够完善湮灭理论,但因为找不到湮灭力和其他三种基本力之间的关系,也就无法以现有的量子物理理论,来作为湮灭力的数学基础构造,想要完善底层数学基础,就会非常的困难。
  
  他仔细想了一下,还是决定建立一个任务。
  
  即便是难度非常的高,因为是独属于他自己的理论,和超导机制的研究直接相关,还是要进行研究的。
  
  建立任务--
  
  【任务三】
  
  【研究项目名称∶构建湮灭理论的数学体系(难度∶S+)。】
  
  【灵感值∶0。】
  
  “又是S+?”
  
  看到任务的等级难度,王浩倒是没有感到意外,却发现自己似乎一直在挑战高难度。
  
  “任务一“是杨-米尔斯方程的研究,难度等级达到了“S+“;“任务二“是构建单方向的半拓扑体系,难度是S级别。
  
  现在又是一个“S+“的构建湮灭理论数学体系。
  
  “这样看起来好像构建半拓扑体系还是最容易的。”
  
  “是因为应用物理的数学理论研究,要比微观物理的理论研究……简单?“
  
  王浩用力扯了扯嘴角,想到自己和比尔卡尔、林伯涵一起的研究,很长时间都没有进展,顿时感到有些郁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反派boss:从东方不败开始 诸天从莽荒雪龙山开始 洪荒紫微帝君 逆袭1988 金圣祖 我的透视超给力 我真是服了你这个老六了 拜见君子 姜爷心尖宠她从乡下来 如果现实游戏化